2013年4月7日星期日

埃里克·霍弗( Eric Hoffer)《狂热分子》序言 狂热分子的心灵


狂热分子

本书主要探讨群众运动的一些共有特征,重点是陷入狂热的乌合之众的人格。长期与下层民众打交道的生活经历使作者发现,积极投身群众运动的往往是一些失意者。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活已无可救药地失败,渴望逃离自我寻求重生,将生命托付给某项神圣伟业让他们感觉不错,整齐划一的集体生活令个人的责任、恐惧、无能得以掩埋。

运动的领导者则刻意培养参与者的罪恶感,号召自我牺牲以获救赎。自1951年出版后,本书即被视为社会科学领域的经典之作,被译成10余种语言,是多所大学政治系的必读书。作者为埃里克·霍弗(Eric Hoffer,1902-1983)。

书名:狂热分子:码头工人哲学家的沉思录
又名:【美】 埃里克·霍弗(Eric Hoffer)
原版名称:The True Believer:Thoughts on the Nature of Mass Movements)
类别:社会学

作者

埃里克·霍弗(Eric Hoffer,1902—1983)的一生十分传奇,7岁失明,15岁复明,父母早逝,靠自学成就学问。长年从事码头搬运工作,1964年成为加州伯克利大学高级研究员后,仍未离开码头,其许多观念都是在码头工作中形成,因此他也被称为“码头工人哲学家”。 1982年获里根总统颁赠总统自由奖章,生平著作超过10部,包括《激情心灵状态》、《变迁的磨难》、《我们时代的脾性》等,曾多次获美国国家图书奖,《狂热分子》是他第一部和最著名的作品。

序言

序言·狂热分子的心灵
埃里克·霍弗
本书探讨的是社会运动共有的一些特征,不管那是宗教运动、社会运动,还是民族主义运动。我并不是要主张这些运动都一模一样,而只是想指出,它们所共有的一些特征让它们长得像一家人。

所有社会运动都会激发起其追随者赴死的决心和团结行动的意愿;不管它们宣扬的主张或制定的纲领为何,所有社会运动都会助长狂热、激情、热望、仇恨和不宽容;所有群众运动都能够从生活的某些部门释放出强大的动能;它们全都要求信徒盲从和一心一意效忠。
不管彼此的主张与目标有多么南辕北辙,所有社会运动都是从同一类人中间吸收最早追随者,而它们能吸引到的,也是同一类型的心灵。

尽管在狂热的基督徒、狂热的民族主义者、狂热的共产主义者和狂热的纳粹分子之间显著不同,但鼓动他们的那股狂热,却可以视为同样的东西。驱策他们去扩张和控制世界那股力量也是相同的。在各种类型的献身、信仰、权力追求、团结与自我牺牲中,存有某程度的一致性。不管两件神圣事业的内容和教义有多少歧义,让它们发生效力的因素仍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。帕斯卡尔(Pascal)①这一类深谙基督宗教教义何以能发挥效力的人,一定也会明白共产主义、纳粹主义或民族主义的效力何在。尽管人们会为千差万别的神圣事业赴死,其实他们说不定都是为同一件事情而死。

本书所探讨的主要是社会运动中的一个阶段——积极阶段(aclive phase)。这个阶段的群众运动是由“忠实信徒”(true believer)所控制,而所谓的“忠实信徒”,是指具有狂热信仰、准备好随时为一件神圣伟业牺牲的人。本书会尝试追溯这类人的起源和勾勒他们的人格特质。为了帮助实现这一目的,我们会进行一些假设。基于所有社会运动的初期追随者都以失意者(the frustrated)②居多,以及失意者一般都是自愿参加群众运动的事实,我们提出两个假定:(一).即使没有外来的煽动游说力量,失意感本身即足以产生“忠实信徒”所特有的大部分人格特征;(二)煽动游说技巧是否奏效,应视其能否诱发和强化失意者所特有的那些心理和行为倾向。

为了测试这些假设的有效性,我们必须探究“失意者”的心理,看看他仰受到的是什么困扰和他们如何回应这些困扰。其次,我们必须探究“失意者”对困扰的反应方式与“忠实信徒”的行为相似的程度。最后,我们必须拿当代的群众运动作为实例加以考察,看看它们所使用的煽动游说手段,是否专事在其追随者中间激发一种失意者的心理状态,而其又是否可以从这种做法中牟利。

在这个时代,我们大部分人都必须对“忠实信徒”的动机和心理有一些认识。因为我们的时代虽是无神的时代,却不是无信仰的时代。“忠实信徒”无处不在,他们昂首阔步、列队前进,要通过劝说和激烈手段,按他们的形象塑造世界。不管我们是打算加入他们还是反对他们,都应该尽可能多了解他们的特质与潜势。

为谨慎起见,在这里再补充一语大概不是多余的。当我们说所有群众运动长得像一家人的时候,我们是在分类学的意义上使用“家"(family)这个字的。在分类学上,西红柿与龙葵属于同一科( family),也就是茄科。尽管西红柿营养丰富而龙葵有毒,但它们在形态学、解剖学和生理学上却多有相似之处,以致即使非植物学家也可以感受得到它们像一家人。我说各种群众运动有很多相似特征,并非暗示它们都同样有益或有害。本书既不作价值判断,也不会表现爱憎。本书只尝试去解释,而这些解释——它们全都是理论——是以建议和论证的方式提出来的,哪怕我的口吻有时看似斩钉截铁。没有任何话比蒙田(Montaigne)所言更能道出我的心声:“我要说的一切都是通过论述,而非通过说教。如果我的目的是说服别人,话就不会说得那么满。”

① 法国17世纪数学家、哲学家,著有《思想录》(Les Pensees)等。霍弗在本书中
多次征引他的警语。—一译注
② 本书并不是把“失意者”一词当作临床术语使用。我们用它来指那些出于各
种原因而认为自己的人生败坏了或浪费了的人。

目录

码头工人哲学家——霍弗其人及其书/l
序言·狂热分子的心灵/11
第一部分群众运动的吸引力/15
第一章对改变的渴望/17
·宗教运动、革命运动和民族主义运动是热情的发电厂
·有成就感的人会把世界看成一个友好的世界,失意者则乐
于看到世界急遽改变
·投身变革运动的,往往是那些觉得自己拥有无敌力量的人
·怀有大希望者的力量可以有最荒谬的来源:一个口号、一
句话或一枚徽章
·当希望和梦想在街头汹涌澎湃的时候,胆怯的人最好闩起
门扉
第二章 对替代品的渴望/27
·通过认同于—件神圣事业而获得自豪、信心、希望、目的感
和价值感
·逃离自我
·无私者的虚荣心是无无边无际的
·失业者宁愿追随贩卖希望的人,而不愿追随施予救济的人
第三章 群众运动间的可替代性/33
·每一个积极吸收追随者的群众运动,都把敌对运动的成员
视为其潜在信徒
·用一个群众运动压制另一个群众运动并非是没有危险的,
代价也不一定便宜
·每一个群众运动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一场移民
第二部分潜在的皈依者/39
第一章 不受欢迎者在人类事务中扮演的角色/41
·一个群体的性格和命运,往往由其最低劣的成员决定
第二章 穷人/45
·悲愤会在它几乎得到补偿的时候最为蚀骨
·自我若是软弱无力,再多的自由又有何用
·狂热者对自由的恐惧尤甚于迫害
·兴起中的群众运动对家庭都会抱持敌意态度
·被统治者融合在一个整体中的程度愈深,个人落寞的情绪
愈少
·瓦解中的集体结构是群众运动萌芽的最佳环境
第三章 畸零人/65
·暂时性的畸零人
·永久性的畸零人
第四章 极端自私的人/69
·极端自私的人往往是无私精神最勇猛的捍卫者
第五章 面对无穷机会的野心者/71
·面对无穷的机会时,无可避免会看不起现在
第六章 少数民族/73
·在一个行将被同化的少数民族里,最容易被群众运动吸引
的,是最有成就和最没成就的两类人
第七章 烦闷者/77
·在蠢动不安中,A们为改变现状者鼓掌叫好
第八章 罪犯/81
·爱国主义是歹徒的最后归宿
第三部分团结行动与自我牺牲/85
第一章 前言/87
·无论团结还是自我牺牲精神都需要以自轻为前提
第二章 促进自我牺牲精神的方法/91
·通过认同,个人不再是他自己,而成了某种永恒之物的一
部分
·群众运动给自己设定很多不切实际的目标,乃是其对抗
“现在”的策略
·任何有效的主义,必须是“违反天性、违反常识、违反欢
乐的”
·教义不是让入去理解的,而是让人去信仰的
·狂热者无法被说服,只能被煽动
第三章 团结催化剂/119
·群众运动不需要相信有上帝,却不能不相信有魔鬼
·共同的仇恨可以凝聚最异质的成分
·理论与实际愈是矛盾的群众运动,就愈是热衷把自己的信
仰加诸别人
·“忠实信徒”的行为不管多么粗暴,他基本上都是一个恭
顺服从的人
·成功的行动往往会带来自身的终结
·“忠实信徒”永远不会觉得完整,永远不会觉得安全
第四部分始与终/157
第一章 言辞人/159
·造就法国大革命的是虚荣心,自由只是借口
·一个体制明明无能已极却能够苟延残喘时,当权者已经与
言辞人结成紧密同盟
·优秀者信仰尽失,而低劣者激情澎湃
·催生群众运动的知识分子的悲剧根源在于,他们本质上都
是个人主义者
第二章 狂热者/173
·如果狂热者是鱼,混乱就是水
·大部分的纳粹头子都有艺术和文学上的野心,却没有实现
的能力
·没有外敌可以摧毁时,同一阵营的狂热者就会彼此为敌
第三章 务实的行动人/179
·用失意者的愤懑情绪作为建筑一个新世界的灰泥
·真正的行动人意不在更新世界,而在拥有它
·一个群众运动的活跃阶段结束,就会变成成功者的权力工
具和失意者的鸦片
第四章 良性与恶性的群众运动/185
·狂热者的盲目是他们力量的源泉,但也是他们智力贫瘠与
情绪单调的原因
·所谓自由的传统就是反抗的传统
·把人民宗教化的能力是民主国家领袖的必备才具之一
·狂热是一种灵魂的疾病
译名对照表/201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